方大達鋼搬遷升級項目是達州市近年實施的重大項目之一,投資總額150億元。今年3月底,位于達州市主城區附近的老廠區宣布關停,4月1日,位于達州東部經開區麻柳智造城的新廠區正式揭牌。
此次搬遷不是簡單的“復制粘貼”,而是以“綠色化、智能化、高效化”為核心理念的全面升級。新廠區規劃伊始,就將環保標準、能源效率和碳減排作為首要考量因素,投入大量資金引進國際領先的工藝技術和智能裝備,打造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。
數據佐證成效:方大達鋼自發電率從搬遷前的40%—55%提升至現在的95%以上,峰值自給率達到100%,并具備向電網倒供電能的能力;生產廢水回收循環利用實現近零排放,噸鋼新水消耗較2024年下降19.7%。
節能 自發電率提升至95%以上
方大達鋼新廠區建設的自備電廠將焦爐煤氣、高爐煤氣、轉爐煤氣與煉鋼、軋鋼過程中產生的飽和蒸汽全部用于發電,將燒結環冷余熱、高爐余壓轉化為電能,并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實現能源供需精準匹配。
方大達鋼動力廠發電車間負責人向曉君介紹,老廠區使用的是兩臺中溫中壓和兩臺高溫發電機組,總裝機容量87兆瓦,新廠區使用的是亞臨界發電機組,總裝機容量200兆瓦。不僅裝機容量大,每發一度電消耗的煤氣也從4.6立方米降低至2.8立方米,發電效率更高。
簡言之,新廠區構建起全流程能源高效利用體系,通過高效發電機組將回收能源轉化為清潔電能,實現了能源的梯級利用和循環利用,形成了“資源—產品—再生資源”的閉環生產模式。
與此同時,方大達鋼通過實施“迎峰發電、錯峰用電”策略,精細統籌生產安排與煤氣柜儲量管理,通過多工序協調,加強生產過程管控、精準調度煤氣資源、優化鍋爐燃燒參數及動態調整發電機組負荷,8月份日發電量多次突破570萬度,日均發電量較去年提升160個百分點,自發電率提升至95%以上,實現了從高度依賴外購電到具備倒供電網能力的蝶變,大幅降低了外購電成本,顯著減少了因火力發電帶來的間接碳排放。
截至目前,方大達鋼的鐵、鋼、材、焦、電五大主要產品指標分別完成全年計劃的 81.04%、78.72%、77.39%、71.84%、82.38%。
接下來,方大達鋼將繼續深化綠色制造理念,探索氫冶金、碳捕集等前沿技術,朝著“零碳工廠”的目標邁進。
節水 生產廢水回收循環利用
“生產廢水并沒有被視為廢棄物,而是開啟了一段重生之旅。”動力廠運行車間主任楊軍介紹廢水循環利用工藝。
方大達鋼水處理工藝過程主要包括“廢水預處理—清洗過濾—超濾系統—反滲透系統”等環節。楊軍介紹,廢水預處理環節如同一名“守門員”,毫不留情地攔截住水中的大塊雜質與懸浮物,為后續的凈化之旅掃清了第一道障礙,讓水質初步變得清澈。緊接著,清洗過濾器登場,它們如同精細的“篩子”,將微小的顆粒物一網打盡,進一步提升水質的純凈度,為廢水深度處理做好充分準備。
超濾系統是這場凈化之旅的關鍵一環,憑借其過濾能力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細菌、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微小顆粒,如同為水打造了一道堅固的“防護盾”,讓水質更加安全可靠。而廢水反滲透系統則是整個流程的“點睛之筆”,通過施加壓力,將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和其他雜質盡數分離,經過這一環節,曾經的廢水已搖身一變,成為一級除鹽水。
這些一級除鹽水并不會就此被廢棄,而是踏上回收循環利用之路,重新回到生產環節,實現廢水零排放。這一舉措不僅節約了水資源,更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。
自4月揭牌投產以來,方大達鋼噸鋼新水消耗較去年下降16.84%;雨水回收系統自5月下旬投用以來,截至8月已回收雨水75.8萬噸,節約水費約140萬元。
讓設備換代、工藝革新服務于綠色環保發展,方大達鋼還有諸多舉措——通過先進環保設備和現代化廢氣處理裝置等投入,實現顆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大幅減少。
達州東部經開區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表示,園區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,確保水綠、山青、天藍,實現園區“環境美”與“經濟強”雙贏。(來源:四川日報)